2020年12月11日🫃👍🏼,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会暨学术沙龙在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英士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9位专委会委员全部参加,其中主任委员谭天伟院士🧖🏿⚀、秘书长伍振毅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刘铮教授、袁其朋教授、李春教授等在内的二十余位专家莅临现场出席🙍🏼。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教授和基金委化学部流动项目主任杨晓伟研究员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沙龙活动由刘铮教授主持♔。学术沙龙结束后⚡️,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对2020年的整体工作进行了总结📚👩🏻🏭。
谭天伟院士做了题为“绿色生物制造”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制造在国民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对生物化工的过往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未来生物化工领域的发展与规划进行了探讨。目前全球生物制造产业正处在技术攻坚和商业化应用开拓的关键阶段,发展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物制造可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通过工业生物技术实现绿色清洁的生产工艺😋,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能耗☦️、高排放”的现有模式。谭院士还和师生们分享了研究团队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利用、增塑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教授做报告
元英进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在酿酒酵母合成染色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酵母染色体的化学合成与再造👼🏼,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科学难题🔳。元英进教授及其团队负责5号和10号两条染色体的合成工作🧛♀️,在基因组的化学合成过程中🍌,碱基序列的异常和错配会严重影响合成细胞的生长与功能,如何定位和修复这些缺陷靶点是基因组合成面临的两大难题。元英进教授及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出一种合成基因组的缺陷靶点定位技术,能够快速匹配出人工合成的酵母基因组中导致表型异常的基因靶点,运用同源重组技术和基因打靶方法🧔🏻♀️,建立了基因组精确修复技术和DNA大片段重复的修复技术。研究团队还通过基因组重排系统📅,实现了基因组重排的精准控制🗄,在基因水平上实现酵母菌性能的快速进化🧔🏻♀️,通过定向的高通量筛选,实现了能源产品、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的高效合成♗。另外,元英进教授还介绍了团队在生物存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教授做报告
杨晓伟研究员介绍了2019年基金委化学学部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的整体情况。
最后🖇,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采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方式,由秘书长伍振毅主持了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魏炜研究员代表专委会秘书处汇报了专委会今年在党建、学术活动📇、人才项目推荐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浙江工业大学郑仁朝教授介绍了因疫情推迟的第四届生物化工技术暨生物化工青年学者论坛的准备情况。会议还针对如何办好学术会议👐🏼、增强专委会的凝聚力开展交流📀,同时增补了一位副主任委员和若干名委员🙇🏽。


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召开年度总结会